暹粒“臭鱼”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本报消息】本月5日,柬埔寨政府正式宣布将暹粒波罗福(又称“臭鱼”)列入国家地理标志(GI)产品名录。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就,不仅旨在保护柬埔寨独特的传统食品工艺,更将为当地社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标志着柬埔寨在推动特色农产品价值链建设方面迈出了坚实而重要的一步。
据悉,此项成果得益于欧盟资助的“CAPFISH-Capture渔业收获后发展项目”下的多方协作,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与柬埔寨渔业总局、商业部紧密合作,共同推动实施。
当日,由商业部部长兼国家知识产权委员会主席占妮莫女士主持了隆重的发布活动。工业科技与创新部部长韩万迪先生、农林渔业部部长邓迪那先生以及欧盟驻柬大使共同出席了本次活动,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占妮莫部长在讲话中强调:“暹粒波罗福成功获得地理标志认证,充分体现了柬埔寨政府通过知识产权体系,持续保护国家文化遗产的坚定决心和不懈努力。该体系已日益成为柬埔寨实现可持续贸易和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工具,不仅能够有效守护珍贵的传统知识,更有助于显著提升本土特色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暹粒波罗福地理标志认证的取得,预计将显著提升柬埔寨美食在国际舞台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助于全球消费者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赏柬埔寨高棉饮食文化的丰富性和深厚底蕴。
截至目前,柬埔寨已拥有七项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特色产品,包括著名的贡不胡椒、实居棕糖、桔井柚子、蒙多基里野生蜂蜜、贡不-白马食盐、贡不-白马鱼露以及茶胶大头虾。暹粒波罗福的加入,进一步壮大了柬埔寨地理标志产品的阵容,为柬埔寨特色农产品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