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学习之路

金边清晨六点的阳光穿透棕榈叶缝隙,照在我骑着自行车赶往广肇学校的路上。书包里装着中文课本和柬埔寨语作业本,车筐里躺着昨夜用棕榈叶编织的蟋蟀笼子——这是准备送给中文老师老师的礼物。

七点整,校园里的合十礼像涟漪般荡漾开。我们半日制学生上午学中文,下午转赴柬埔寨语学校,这种 ” 文化轮转 ” 制度让我从小练就了语言切换的绝技。中文课上,老师用红蓝铅笔在我的作文本上圈画:“ 记住,中文句子要像湄公河的水流,从高山到平原,主语在前,状语在后。” 我低头想了一下,把 ” 明天我去学校 ” 改成 ” 我明天去学校”,突然听见后排传来的笑声——原来是张同学又在用柬埔寨语思维造句:“吃饭在厨房”。

周末,我穿着借来的汉服站在中国城里的书法体验区。毛笔尖在宣纸上晕开墨痕,中国志愿者教我写 ” 劳逸结合 ” 四个字。突然听见熟悉的笑声,转头看见同桌正在茶文化区笨拙地模仿 “ 凤凰三点头 ” 茶艺,她头上的白色水布与青花瓷茶具相映成趣。活动尾声,我们围坐品尝云南鲜花饼,中文系的柬埔寨老师说:“你们这代人正在把中文教育拼进柬埔寨的文化版图。”

暮色降临时,我躺在自家院子的吊床上,怀里抱着中文作业本。晚风送来邻居家煎香蕉的甜香,作业本上的字迹在夕阳里逐渐模糊。忽然明白,这半日课堂与吊床时光,恰似吴哥窟的廊柱与浮雕,在时间的褶皱里交织成独特的成长韵律。当两种语言在舌尖流转,我们正在用属于自己的方式,编织着柬埔寨少年的中文学习之路。

(广肇学校 中二上 陈金春)

 

 

你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