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感谢信背后的“中柬桥梁力量”
【本报综合消息】7月14日,柬埔寨产业创新与发展委员会收到一封来自中国鹏威集团的特别来信。信中提到,7月12日,该集团林建辉等三名工程师需在柬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调研工作。由于对柬埔寨落地签证政策的变化不甚了解,造成他们一度滞留机场。随后,通过及时联系委员会,并在其高效协调与专业协助下,顺利通过了多重入境审核,最终在时间上确保了该集团在柬展开调研任务的顺利完成。
透过这一封感谢信,其背后映射出了当下柬埔寨入境政策的新变化和新要求,也映射出了入柬人员对新政策变化了解不足及实际帮助的需求,同时也彰显出了柬中合作平台在关键时刻的桥梁作用。
签证未变,审查趋严—— 新形势下入境管理更精细
根据柬埔寨移民总局近期公告,尽管柬方签证政策本身并无实质性调整,但对入境人员的背景审查、材料审核显著趋严。近期,包括商务签证持有者在内的多名中国公民曾因资料不全、担保人不规范而被滞留机场数日。移民局明确指出,签证仅是第一道门槛,入境最终还需现场审查通过,尤其对担保函、营业执照、税务材料、实际入境目的等方面有了更高标准。
这一系列调整标志着以往“一纸签证畅行无阻”的时代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系统严谨的核查流程。
桥梁作用,专业协同—— 委员会为中方企业和机构保驾护航
面对这一变化,柬埔寨产业创新与发展委员会迅速响应,主动对接相关主管部门,组建协调小组,为来柬开展正式公务、考察、投资的中资机构提供入境资料指导、担保函对接、项目背景说明等一站式协助服务。
执行主席林治表示:“我们始终把服务好每一个合法来柬调研、投资、交流的中国团队作为应尽职责。中柬是命运与共的铁杆朋友,我们将以更全面、更细致、更专业的服务姿态,在中柬之间搭建起务实、可信的桥梁。”
目前,通过平台的专业服务,已协助多个来柬团队顺利完成了落地签证材料系列核查,未来,委员会希望为更多的中方企业及机构保驾护航,助力其在柬业务顺利推进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倡导合规,呼吁理性—— 正视治理升级,避免信息误导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政策审核收紧,也有部分网络渠道误传“柬埔寨暂停中国签证”或“护照集体被拒签”等不实信息,引发部分赴柬人员误解与恐慌。对此,委员会提醒广大同胞:政策趋严并非歧视性收紧,而是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表现。只要材料齐全、路径规范、目的合法,入境依旧畅通。
同时,委员会也在联合主流媒体平台,加强对真实政策与成功案例的宣传,以事实对冲误读,以服务增强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