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海”黄岩岛,孤注一掷的菲律宾将走向何处?
来源:南海之声
2025年8月11日,菲律宾海岸警卫队及公务船队以所谓“补给渔船”为名,不顾中方一再劝阻和警告,执意侵闯中国黄岩岛附近海域。中国海警依法采取必要监控、拦截和管制措施,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多位受访学者向南海之声表示,此次事件绝非偶然的海上摩擦,而是菲律宾蓄意制造的险恶挑衅,暴露出菲律宾完全无视地区稳定大局,持续破坏国际法律秩序,始终图谋中国领土的不轨野心。
中国南海研究院区域国别研究所所长丁铎表示,中国对黄岩岛的主权主张根植于坚实的历史经纬与连续有效的管辖实践。从美国殖民时期到菲律宾独立后直至1997年之前,菲政府从未对中国在黄岩岛的主权活动提出任何异议,这是对中国主权的长期默认。2012年菲方挑起事端后,中方持续强化管辖措施,正是对合法权益的正当维护。
丁铎认为,菲律宾之所以反复在国际舆论场上持续炒作所谓“向菲渔船提供补给”,是想借机抹黑中国南海维权,向国际社会卖惨,“在这背后,有马科斯政府转移国内矛盾、谋取政治私利的考虑,有菲律宾固化在南海非法所得和扩大非法主张的图谋,也有菲律宾对未来菲美关系走向的担忧和焦虑”。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杨霄也指出,这次挑衅行动“巧合”地发生在菲律宾总统马科斯访美结束之后,其折射出马科斯政府的南海策略正愈发走向孤注一掷。
在经历中期选举失利后不久,面对美国强势的对等关税“大棒”,自认为获得美国“铁一般”承诺的马科斯,却在访美经贸谈判中遭遇严重折辱,菲律宾国内对其后半段任期的执政能力和民生改善计划不乏质疑。
杨霄认为,为服务政治派系利益,加大争取美方的军事和安全支持,维系岌岌可危的政权统治,马科斯决策团队正在以策划大规模的海上挑衅行动来递交“投名状”,“这实质上是对菲律宾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彻底出卖,是对地区安全形势的极大破坏,也是菲当局决意进一步破坏地区和平与繁荣大局的强烈信号”。
从菲船8月11日冲闯黄岩岛附近海域的现场视频可以看出,这次挑衅行动不仅充满恶意且危险,是一场有预谋的海上“作战行动”和舆论“炒作行动”。
菲船不仅反复在中国海警船的航线前穿插,极大干扰到中方舰船的航行安全。更为恶劣的是,菲船上人员无视海上安全规范,刻意录制穿插航线、迫近追逐的现场视频,不遗余力人为制造“一手资料”,作为渲染所谓“中国以大欺小”的素材。这些行径,恰恰是菲船进行恶意挑衅的铁证,暴露出菲方反复破坏海上航行安全秩序的丧心病狂。
杨霄认为,菲方的行动严重威胁到现场专业和克制的中方执法船只和人员安全,由此造成的损害,责任完全在菲方。他同时表示,在菲方孤注一掷的背后,不乏美国等域外势力对菲律宾海警“手把手”地培训和装备支持。
2025年度的美菲“肩并肩”军演中,美国以培训实操的方式组织菲海警演练了“目标船只接近、战术船只机动”等极具侵略性、挑衅性的科目。两国在5月展开的军事演习,还首次吸纳两国海岸警卫队参与,实质性将两国海军与海警部队整合到一起。
杨霄表示,这种模糊海警执法与海上作战的“灰色地带”策略,极具危险性,其严重破坏了国际海上执法的通用规范,将海上执法的专业活动带入了隐性军事行动的陷阱,将造成严重的海上误判和冲突对抗风险。
就在菲方此次侵闯黄岩岛事件发生前,菲律宾总统马科斯8日在媒体上公开表示,在2026年菲律宾接任东盟轮值主席国时,将“全力尝试”推动东盟与中国达成并落实具有法律约束力的 “南海行为准则”,以维持地区稳定。
然而,正是菲律宾马科斯政府不断搅动海上局势升级,持续将南海问题“国际化”来凸显其战略价值,甚至不惜以中菲关系倒退和南海和平稳定受冲击为代价,来换取政治利益。这样充满野心且自私的执政当局,很难相信其会真正关心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8月11日“闹海”行动,无疑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一直以来,对于菲律宾的种种恶劣行径,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维权举措予以有效反制。目前,中国海军和海警已经加大在南海海域的常态化巡航,丁铎对此表示,透过海上维权手段的综合运用,外界不仅可以感受到中国在运筹南海事务上展现出的自信与定力,也能够观察到中国维护自身领土主权和海洋权利的储备工具更趋多元。
丁铎进一步指出,如果菲律宾不断制造事端,面对的必定是中国更有针对性的反制措施。马尼拉必然要为其一错再错和执迷不悟而付出相应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