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手作润童心 民族文化连中柬——柬埔寨公立华明学校华文课堂绽放非遗之花

【本报消息】2025年10月30日,柬埔寨公立华明学校六年级教室内暖意融融,一场跨越山海的非遗文化盛宴温馨启幕。来自中国“世界瑶都”——广西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的侨办老师韦蕊,身着金秀瑶族改良服饰,以“非遗手作润童心,民族文化连中柬”为主题,带领柬埔寨学子在华文课堂中沉浸式感受瑶族非遗魅力,为中柬文化交流搭建起充满童趣的桥梁。

课堂伊始,韦蕊老师向学生们科普: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宝贵文化财富,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基因。随后她介绍拥有“世界瑶都”美誉的金秀瑶族自治县是中国瑶族支系最多、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区域,也是展示和传承瑶族非遗的重要窗口,并讲解茶山瑶、盘瑶等五个支系的独特风貌,在学生们的好奇追问中,一幅多元鲜活的瑶族文化图景徐徐展开。

- Advertise -

创意刮刮画环节,韦蕊老师利用平板播放非遗黄泥鼓舞视频,讲解黄泥鼓既是瑶族重要乐器,更承载祭祀、节庆意义,还有“公鼓”雄浑、“母鼓”厚重的区分。她引导学生用刮画形式描绘黄泥鼓图案与瑶族支系纹样,学生们手持刮笔肆意创作,古朴鼓形与精美纹样随色彩渐显跃然纸上,“这个刮画好神奇,像魔法一样!”的惊叹声此起彼伏。

书签制作环节更显热闹。韦蕊老师指导学生制作五个瑶族支系的瑶锦书签与广西壮锦书签——瑶锦的精巧、壮锦的绚丽,都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非遗手工艺的璀璨结晶。学生们在欣赏、认识纹样的过程中感受非遗魅力。当特色书签成型,一名学生举着作品兴奋道:“哇!这书签太美了,我很喜欢!”课程尾声,还有学生感慨:“原来中国文化这么有趣,我要努力学习中文,以后到中国留学!”字里行间满是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喜爱与向往。

这堂别开生面的华文文创实践课,让柬埔寨学生在趣味手作中提升中文应用能力,更真切触摸到中国瑶族非遗文化的温度。韦蕊老师以侨办教育工作者的身份,将非遗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异国学子心田。这场非遗课堂既是中柬文化交流的鲜活注脚,又让民族非遗在东南亚土地上收获了新的喜爱者。

文化无界,童心相通,这颗跨越国界的非遗种子,终将在中柬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化作连接两国民心的温情纽带,为中柬友谊的长久延续增添属于文化传承的独特光彩。

(公立华明学校侨办老师 韦蕊供稿)

你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