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距离探秘电力生产,深体验绿色能源发展——港华学校中国教师参观华电西港发电有限公司
【本报消息】11月1日,港华学校组织中国教师走进华电西港发电有限公司,开展“零距离探秘电力生产,深体验绿色能源发展”主题参观活动。港华学校的中国教师们通过沉浸式体验,既揭开了电力生产的神秘面纱、筑牢了教育实践与工业发展的联结桥梁,也让此次参观更具实践与教育意义。

这家深耕柬埔寨的中资企业,是中国华电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标志性项目,其采用中国标准、技术和设备建成的两台35万千瓦超临界燃煤机组,如今正以清洁高效的电力,为柬埔寨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活动伊始,教师们集中观看了企业宣传视频与安全教育视频。企业宣传视频介绍了华电西港公司的核心情况、企业文化等,安全视频则明确了厂区参观的规范流程与防护要点,为后续实地探访筑牢安全基础。

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教师们首先来到卸煤码头。作为华电西港公司能源供应的“第一站”,码头上有序运转的卸煤设备与自动化输煤系统令人瞩目。讲解员介绍,码头通过智能化调度实现煤炭高效转运,从源头上保障发电原料的稳定供应,让教师们直观感受电力生产的前期保障环节。
随后,教师们走进华电西港公司的特色景观“海豚湾”。这片紧邻码头的水域因生态环境改善常有海洋生物造访而得名,工作人员向老师们介绍了废水循环利用、脱硫脱硝等环保举措,展现“绿色发电”理念。

在核心生产区域,教师们先后参观了锅炉工作车间、集控中心和汽轮机平台。车间内,巨大的锅炉设备巍然矗立,“携手奋斗、忠诚敬业、追求卓越”等醒目的标语格外吸睛,讲解员用“燃煤→热能→机械能→电能”的通俗逻辑,解析了煤粉燃烧产生高温烟气的能量转化过程。接着,教师们走进被称为电厂“大脑”的集控中心。控制台屏幕上跳动的实时数据、精准的参数调控界面,展现了智能化系统对锅炉、汽轮机等设备的全方位监控与远程操控,工作人员介绍,这里通过数字化管理实现了发电全流程的高效协同与安全保障,彻底颠覆了传统电厂的运维认知。最后,教师们参观了汽轮机平台。汽轮机在蒸汽驱动下平稳运转,其与发电机的联动结构让教师们对“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原理有了具象认知。
从煤炭进场到电流输出,每一度电都凝聚着技术创新与责任担当,华电西港公司扛起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合作的重担。教师们纷纷表示,此次参观将抽象的能源知识转化为鲜活的实践场景,不仅深化了对电力行业的理解,更积累了可融入课堂的生动素材。电厂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敞开大门,搭建政企研学平台,推动能源科普与教育实践深度融合。

本次活动得到华电西港发电公司的大力支持。作为西港重点国企,华电西港发电公司长期以来支持港华学校的发展,捐建教室、捐送课桌、捐赠厨房电器,对师生进行多次捐款捐物。成为推动西港华文教育发展的有生力量。我们相信,在郑源来会长的英明领导下,有华电西港发电公司等中资企业的大力支持,港华学校一定会越办越好!
(港华学校志愿者教师吴明蔚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