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满华明,情系中秋 ——华明学校多维中秋活动,共筑中⽂教育温情

【本报消息】秋⾊如画,桂⼦飘⾹。⼜是⼀年中秋⾄,皎皎明⽉映照下的华明校园,处处弥漫着浓厚 的节⽇氛围与⼈⽂馨⾹。课堂之内,⽂化拓展课程启迪⼼智,笔墨丹⻘绘就团圆图景;校园 之外,⼀份份饱含深情的⽉饼礼盒,传递着校⻓江源明对中国⽼师的殷切关怀与对中华⽂ 明的深切敬意。这个中秋,华明学校以知识与温情笔墨,精⼼写就了⼀篇传统⽂化与现代教 育深度融合的华章。

课堂深耕:⽂化拓展课⾥寻根铸魂

- Advertise -

“同学们,嫦娥奔⽉的故事,不仅关乎想象与浪漫,更蕴含着古⼈对宇宙星⾠的向往与 对美好⽣活的祈愿……”在中秋⽂化拓展课的讲堂上,国际中⽂教师李若嫣声情并茂的讲述, 将学⽣们引⼊了那个充满神秘⾊彩与⼈⽂精神的古⽼时空,使学⽣们深刻理解中秋节的深厚 底蕴。

课程内容系统⽽丰富,涵盖中秋节的起源流变、神话传说(如嫦娥奔⽉、⽟兔捣药、吴 刚伐桂) 、各地习俗(赏⽉、祭⽉、吃⽉饼、玩花灯、舞⽕⻰等)以及其背后蕴含的“团圆、 、 思念、丰收”的核⼼寓意。⽼师们引经据典,将历史知识与⽂化内涵娓娓道来,使抽象的⽂ 化符号变得⽣动可感。

理论讲解之余,实践环节更是精彩纷呈。在⽼师的引导下,同学们铺开画纸,拿起画笔, 将课堂所学、⼼中所感倾注于笔端。⼀时间,洁⽩的画纸上跃动着灵动的⽟兔,它们或捣药, 或凝望明⽉,憨态可掬;圆润的⽉饼被赋予了丰富的表情和图案,象征着美满与丰收;挺拔 的桂花树下,仿佛飘来阵阵幽⾹,寄托着“桂⼦⽉中落,天⾹云外飘”的诗意。这⼀幅幅充满 童真与想象⼒的画作,不仅是艺术创作的初体验,更是中华优秀传统⽂化在年轻⼀代⼼中的 ⼀次深刻烙印与传承。

课外暖意:⼀份⽉饼,双重情怀

当课堂内的⽂化馨⾹仍在萦绕,⼀份来⾃校⻓江源明的特别⼼意,为全校教师带来了节 ⽇的温暖与惊喜。中秋前夕,江源明校⻓亲⾃为每⼀位⾟勤耕耘在教学⼀线的教师订购了中 秋⽉饼礼盒,如今,已被各位⽼师笑意盈盈的捧在⼿⼼。

礼盒之内,⼝味丰富多样,兼顾传统与创新:经典馥郁的莲蓉蛋⻩,象征着对传统品味 的坚守;⾹甜软糯的芋泥,代表着细腻与温柔的情感;还有那承载着⽆数⼈童年记忆的五仁 ⽉饼,每⼀⼝都是岁⽉的味道与团圆的象征。这份精⼼挑选的礼物,远远超越了⻝物本身的 意义。

这是⼀份对教师⾟勤付出的深切慰藉。江源明校⻓表示: “华明的⽼师们,尤其是奋战在 中⽂教学岗位上的同仁们,⻓期以来不辞⾟劳,传道授业解惑,为学⽣的成⻓和学校的发展 倾注了⼤量⼼⾎。中秋是团圆的节⽇,希望这盒⽉饼能稍解⼤家的思乡之情,也能宽慰平⽇ 教学的劳顿,感受到华明⼤家庭的温暖。”

更深层次⽽⾔,这更是⼀份对传承中华⽂化的⾼度⾃觉与率先垂范。在全球化语境下, 如何守护与传播⺠族⽂化根脉,是教育⼯作者肩负的重要使命。华明学校的中秋活动,正是 将抽象的⽂化传承理念,转化为具象的、充满⼈情味的实际⾏动。通过“⽉饼”这⼀最具代表 性的中秋⽂化符号,华明学校不仅向教师们传递了关怀,更强化了全体教育⼯作者作为⽂化 传播者的身份认同感,激励⼤家在⽇常教学中,更积极、更⽣动地将中华⽂明的种⼦播撒进学⽣的⼼⽥。

课堂内的⽂化浸润,与校园外的温情关怀,共同构成了华明学校今年中秋节最动⼈的⻛ 景。这不仅是简单的节⽇活动,更是⼀次成功的⽂化教育与情感教育的深度融合。它体现了 华明学校“以⽂化⼈、以情育⼈”的教育理念,展现了学校领导层的⼈⽂关怀与⽂化担当。

这个中秋,华明学校的师⽣们,不仅在知识的海洋⾥探寻了⺠族⽂化的源远流⻓,更在 彼此的关怀中体味了⼈间情谊的温暖真挚。⽉已满,⼈相聚,情更浓。华明学校正以这样的 ⽅式,让中华优秀传统⽂化的精髓在校园⾥⽣根发芽,薪⽕相传,同时也为构建和谐温馨、 富有⽂化底蕴的校园环境书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笔。

(华明学校 李若嫣 供稿)

你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