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华日报专访国际经济战略研究院院长彭丹:以智库担当深耕中柬“一带一路”,用战略远见谱写政企共赢篇章

【本报消息】近日,在中柬共建“一带一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国际经济战略研究院院长彭丹率领政企代表团再度访柬,这是该院继组织“粤港澳企业家精英代表团”、“中国国家用瓷代表团”等活动之后第三次访问柬埔寨。

本次访问围绕中柬两国在“一带一路”战略下的政商协同与战略智库合作等核心议题,开展了一系列密集且富有成效的交流,将“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理念转化为务实成果,获得了中柬双方的高度认可。

国际经济战略研究院院长彭丹在博鳌亚洲论坛发表讲话

- Advertise -

彭丹院长是一位享誉国际的经济学家和知名学者,一直深耕全球经贸合作与公共外交领域,曾经与柬埔寨王国西哈努克亲王有过多次会晤。彭丹院长始终以 “推动国际和平发展、赋能全球经济共赢”为己任,不仅带领国际经济战略研究院成为全球政商协作的重要智力枢纽,更多次在博鳌亚洲论坛、达沃斯论坛上发表重要讲话,其专业视野与独特见解在国际社会形成广泛影响力。

柬埔寨前总理洪森发表讲话

截至目前,彭丹院长已率团出访全球百余个国家,足迹覆盖五大洲,在推动跨国政商良性互动、助力发展中国家提升国际话语权方面成效卓著,其中对柬埔寨尤为关注,她关于“柬埔寨是一个严重被低估的国家”的论断和文章,被全球媒体译为多种语言在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不仅让世界重新认识柬埔寨的发展潜力,更直接推动柬埔寨国际形象升级,成为中柬民间友好的“话语桥梁”,这一观点成为国际社会研究柬埔寨发展的重要参考,获得了柬埔寨总理洪玛奈的亲自接见和高度赞许。

柬埔寨总理洪玛奈与国际经济战略研究院院长彭丹合影

10 月 8 日,本报记者独家专访彭丹院长,围绕此次访柬的战略意义、国经院的智库担当,以及中柬合作的未来路径,展开深度对话。

一、以“三维导向”破局,国经院为中柬 “一带一路” 合作谋实策

谈及此次访柬的核心目标,彭丹院长提出 “战略对接要准、务实合作要实、长效共建要稳”的三维导向,为中柬合作走深走实提供清晰路径。她强调:“智库的价值,不在于提出空泛的理念,而在于把国家战略转化为可落地的合作方案,让政企协同找到精准的发力点。”

国际经济战略研究院院长彭丹接受柬埔寨媒体专访

此次访柬,国经院正是以这一理念为指引,推动三项关键工作落地:

1.智库扎根东盟,搭建“战略对话”核心平台

经过对新加坡、香港、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及地区的多轮调研评估,国经院最终决定在柬埔寨设立东盟分院——这不仅是国经院布局东南亚的关键一步,更是中柬“智库共建”的里程碑事件。彭丹院长指出:“东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而柬埔寨是中国在东盟的‘铁杆伙伴’。将东盟分院落地柬埔寨,就是要让智库服务‘贴着合作需求走’,为东盟贸易对接、区域政策研究、产业规划提供‘零距离’的智力支持。”未来,该分院将重点聚焦东盟产业链互补、数字经济合作、绿色发展、大健康等领域,打造集政策解读、风险研判、项目对接于一体的专业平台。

2.组织实地考察,挖掘产业链互补潜力

代表团实地考察柬埔寨高新经济特区、桔井省经济特区、浙江经济特区等重点工业园区,深入企业一线调研产能需求。彭丹院长在考察中提出:“中柬合作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双向赋能’——中国有技术、资金、产业链整合经验,柬埔寨有市场、劳动力、资源禀赋,找到两者的‘最大公约数’,就能释放 1+1>2的合作效能,而这份效能的落地,正需要政企与智库携手搭建具体的合作桥梁。

国际经济战略研究院粤港澳代表团与柬埔寨发展理事会进行洽谈

据悉,这一合作理念已在重要契机下转化为实际行动:不久前上合峰会期间,恰逢柬埔寨总理洪玛奈率团访华、推动中柬关系提质升级的关键节点,作为访华代表团成员之一的柬埔寨KPL 高科技产业集团,便与国际经济战略研究院在上合峰会召开期间正式签署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以柬埔寨重点经济特区为合作载体,聚焦高科技制造与跨境供应链协同两大方向发力:国际经济战略研究院将为KPL 集团精准对接中国先进技术与优质企业资源,助力其提升本土研发及生产能力;KPL 集团则凭借本土资源与运营优势,为中国企业落地柬埔寨提供本地化支持,共同打通合作“堵点”,切实将“双向赋能”的合作理念转化为可见可感的实际成果,为上合框架下的区域协同发展与中柬命运共同体建设添砖加瓦。

国际经济战略研究院与柬埔寨 KPL 高科技产业集团签署合作协议

3.定期举办高峰论坛,筑牢三方协作根基

为推动东盟合作从“短期项目对接”向“长期机制共建”升级,国经院构建 “常态化论坛+三方协作”双轮驱动模式:一方面,由国经院牵头,定期在东盟举办“融合之路——国际高峰论坛”,聚焦教育、医疗、大健康、人工智能、数字银行、数字资产等重点领域,既邀请国际政要解读政策导向、规划发展蓝图,同时组织各国专家学者开展学术研讨,通过专题培训、案例分享等形式提升东盟本土的研究能力与国际视野;另一方面,依托论坛搭建政企对接专场,结合国经院智库优势提供产业研判,推动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智库支撑”的三方协作机制,为中柬产业合作提供制度保障。通过这一模式,不仅能让全球更深入了解柬埔寨的发展潜力与合作机遇,有效提升柬埔寨的国际形象,也能让合作成果更精准地对接全球发展需求。

国际经济战略研究院在“展望未来新时代发展论坛”上揭牌成立

二、引进跨国集团,打造国际合作 “标杆企业”

作为多次到访柬埔寨的知名学者,彭丹院长对当地发展有着深刻洞察,并用 “活力与韧性并存” 精准概括了对柬埔寨的整体印象。此次访柬期间,国经院进一步聚焦 “合作走深走实” 的核心目标,以智库的专业洞察力赋能企业行动力,成功推动多个项目落地。其中,针对其荣誉理事单位天狮集团的柬埔寨布局,国经院全程参与统筹:从分公司选址的政策适配分析,到生产基地、免税仓储设施的建设规划,再到当地市场需求与企业资源的匹配对接,国经院通过提供政策解读、产业趋势研判、本地化资源协调等支持,助力天狮集团顺利在柬设立全球第 118 家分公司,为柬埔寨国际产业合作搭建示范载体。

谈及天狮集团的这一布局,彭丹院长表示:“国经院之所以选择推动天狮集团来柬发展,正是看中了其国际运营经验与完整产业链优势,而国经院将持续为天狮集团提供后续支撑——一方面协助企业结合柬埔寨资源禀赋与民生需求,精准引入健康产品、医疗器械、民生快消品等刚需品类,填补本土市场空白;另一方面依托智库对当地商业模式的研究,助力天狮集团优化运营策略,实现用户与销售的裂变倍增,为当地民众带来实际的健康保障、财富增收。”

彭丹院长期待,天狮集团能以此次布局为契机,将其打造为国际企业合作的 “标杆企业”:一方面通过自身实践验证国际产业链协同的可行性,另一方面以示范引领作用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进入柬埔寨市场,进一步丰富国际产业合作的空间与动能。

天狮集团全球总部

三、寄语柬工业经济促进协会:锚定“三大角色”,激活中柬政企合作

针对此次重点访问的柬埔寨工业经济促进协会,彭丹院长认为,该协会不仅是推动柬埔寨本土工业发展的“桥梁纽带”,更是连接中柬产业合作的“重要枢纽”,未来发展空间广阔,潜力巨大。

在发展方向上,彭丹院长指出协会应重点聚焦三个维度,精准定位角色:

1.做“产业链组织者”,提升集群竞争力

整合柬埔寨中小制造企业资源,推动企业在细分领域形成产业集群,通过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增强柬埔寨在区域供应链中的议价能力与抗风险能力。

2.做“技术赋能平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彭丹院长指出: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集约型转型,是柬埔寨工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国经院将与协会共同搭建 “中柬技术对接通道”:一方面引入中国在智能制造、绿色生产、大健康领域的先进技术,为柬埔寨企业提供定制化培训;另一方面推动中国技术企业在柬设立研发中心,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提升本土产业附加值。

3.做“国际合作窗口”,构建长效对接机制

在中柬合作方面,彭丹院长强调,中柬产业的高度互补性为协会发展提供了天然优势:中国拥有成熟的技术、充足的资金与丰富的产业链整合经验,柬埔寨则具备广阔的市场空间与成本优势。双方可依托柬埔寨工业经济促进协会,搭建 “企业对接平台”“教育培训班”等务实合作载体,推动中柬合作从“单一项目合作”向“全产业链协同”升级——既助力柬埔寨完善工业体系、提升产业发展质量,也为中柬产能合作注入更持久、更强劲的动力。

国际经济战略研究院院长彭丹受邀访问柬埔寨工业经济促进协会

彭丹院长分享的战略洞见与实践经验,不仅为读者呈现了中柬合作的深层价值,更让我们看到智库力量在共建“一带一路”中的重要作用。作为深耕全球经贸与公共外交领域的智库平台,国际经济战略研究院始终以“推动国际和平发展、赋能全球经济共赢”为初心,既以国际视野解码中柬合作的底层逻辑,将两国战略共识转化为可落地、可复制的实践方案;更以务实行动打通合作堵点,在政策沟通、资源整合、产业落地之间搭建起“智力枢纽”。

国际经济战略研究院此次柬埔寨之行,从东盟分院的布局筑牢智库扎根根基,到KPL 集团、天狮集团的项目落地激活产业协同效能,再到为柬工业经济促进协 会指明角色定位,每一项成果都是“共商共建共享”理念的具象化实践——探索出“智库+政府+行业协会”的协同新模式,为区域一体化与全球价值链优化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赋能。

国际经济战略研究院政企代表团抵达金边机场

面向未来,国际经济战略研究院始终以战略远见践行智库担当,与全球各界携手,在开放中谋共赢,在协同中促发展,助力中柬合作成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标杆,为构建更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实现人类共同发展贡献持久的智慧力量。

你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