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创更美好的家园

文 | 陈世龙

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于10月11日-15日在云南昆明召开。此次大会因确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制定2021—203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展望205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愿景,备受国际社会期待。

为何中国能成为此次大会的主办国?下面我们来了解一组数据:

中国是12个生物多样性特丰国家之一,在世界上12个生物多样性特丰国家中排名第8;中国拥有高等植物34291种,占世界第3位;中国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多的国家,几乎拥有温带的全部木本属;中国的动物丰富,脊椎动物共有6588种,占世界总种数的14%;中国有鸟类1445种,约占世界鸟类种数的六分之一;中国的鱼类占世界鱼类总种数的17.5%。

此外,据近期发布的《中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白皮书指出,中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各地区、各领域中长期规划,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技术保障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引导公众自觉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

以视频方式出席本此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将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

由此可见,中国十分重视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尤其自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后,越来越多生活在农村的人渐渐地认识到了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以及人与自然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不再以 “靠山卖山,靠水卖水”的传统观念为维持生计的途径,而是响应国家号召,另辟蹊径,发展生态旅游等绿色经济,并逐渐将其做好、做大。

往昔,生活在中国农村的人,尤其是贫困地区的人,为了生计,基本不会考虑到保护环境这样抽象而“遥远”的事情,故此,造成了诸多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的损失。然而,破坏大自然只能获得一时的“收益”,而留下的却是对大自然长久,甚至永久的伤害。

中国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绝不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增长。而实践也证明,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靠牺牲绿水青山换取金山银山,无异于竭泽而渔。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能源资源将难以支撑,必将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中国智慧和方案,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希望。着眼新时代的中国,一定不难发现中国要走的振兴乡村道路是发展现代化美丽乡村,而不是工业化乡村。中国式的绿色发展不但在中国减贫脱贫工作中举足轻重,同时也为世界的脱贫工作和绿色发展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柬埔寨总理洪森在出席相关活动时,多次呼吁并动员各地方政府、各界人士和民众积极参与保护生态环境工作,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后代子孙留下青山绿水和物种多样性。近些年来,随着柬埔寨政府大力推进环保工作,全国绿化面积不断扩大,濒危物种数量逐年增长。其中,生态旅游成了柬埔寨游的新名片,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的青睐。许多贫困家庭也因此不再靠“挖山砍树滥渔”来维持生计——无论是做农家乐或从事手工艺品,都为其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从此慢慢走向小康生活。

毫无疑问,人类与大自然的共处,就宛如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一样,是互利的关系——人类爱护大自然,大自然将给予源源不断的回馈;反之,如若破坏大自然,那人类将会面临各种自然灾害。让我们携手保护生物多样性,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家园,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