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汉语为桥,筑中柬友谊之基
· 广肇学校 语合中心 孙玉玉老师
在柬埔寨金边的阳光里,广肇中文学校的教室里总能传出琅琅的汉语读书声。作为一名在这里任教的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我深知,每一个发音、每一个汉字,都在悄然搭建着连接中柬两国的文化之桥。
中华文化与柬埔寨文化有着千年的交融史。从吴哥古迹中隐约可见的中华文化印记,到如今两国人民在经贸、人文领域的密切往来,友好的种子早已深埋。而汉语,正是让这份友好生根发芽的沃土。为了学生能够真正的掌握汉语这一项交际工具,广肇中文学校要求学生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要说中文。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学校里的中文老师更是以身作则,在校期间,全程用中文上课交流。正因为如此,我跟其他中国老师都一致感觉在学校工作与在国内相比,并没有什么不同。从大到课堂,小到办公室的电子设备、走廊的标语……中文的身影随处可见。这足够以体现出广肇学校把说中文、用中文、教中文、写中文……运用的淋漓尽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学生营造说汉语的环境。
课上课下,当学生们用熟练且充满热情的汉语与我交流汉语时,我看到的不仅是语言的习得,更是跨越国界的善意在传递。我们一起学唱中文歌。我们学堂歌《中国话》让身处异国他乡、传播汉语的我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让正在学习汉语的柬埔寨学生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到中文的潜力和希望。我们一起读唐诗,从“举头望明月”中感受共通的思乡之情;我们一起学剪纸,在红纸上剪出的不仅是图案,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我们还聊春节与柬埔寨传统节日的异同,在对比中发现文化的多彩,更懂得尊重与欣赏。
传播中华文化,从来不是单向的输出,而是双向的遇见。学生们会兴奋地向我介绍柬埔寨的“亡人节”,教我唱当地的歌谣,带家乡的特色小吃与我分享。在这些互动中,我深刻体会到,文化的魅力在于交流——当我们把汉字的韵律、书法的意境、传统节日的温情展现给学生时,他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让我读懂柬埔寨的热情与厚重。这种双向的理解,正是中柬友谊最坚实的根基。
汉语的价值,远不止于沟通工具。对当地学生而言,学好汉语意味着更多的机遇——或许是未来到中国留学的可能,或许是参与中柬合作项目的机会。而对我来说,能见证他们在汉语学习中成长,看着他们从对中国一无所知,到主动了解中国的发展、向往中国的风景,这份成就感难以言表。他们眼中的好奇与向往,正是中柬友谊代代相传的希望。
作为一名普通的中文教师,我或许无法做出惊天动地的贡献,但我坚信,每一堂课、每一次交流,都在为中柬友谊的大厦添砖加瓦。在金边的日子里,我愿继续以汉语为媒,让更多柬埔寨朋友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也让更多中国故事通过他们走向更远的地方。因为我知道,当语言相通、文化相融,心与心的距离便会越来越近,中柬两国的友谊之树,也必将枝繁叶茂,常青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