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边中秋,一场羽毛球与铁锅炖的温情相遇 ——记一名国际中文教师志愿者的异国适应记

当柬埔寨的季风渐渐转为轻柔,金边的天空被月光洗得格外澄澈,我知道,这是我在这片土地上度过的第一个中秋。作为一名国际中文教师志愿者,在广肇学校任教的日子里,我曾在“蜜月期”后经历过迷茫与孤独,却也因一场羽毛球、一锅热腾腾的炖菜,找到了属于这里的“家”的味道。

从讲台到球场:当羽毛球成为一扇窗。初到金边的第一个月,一切都是新鲜的。可随着日子推移,对家乡的思念、独在异乡的寂寞,像无声的潮水般涌来。那时,我想起了自己从小一直热爱的羽毛球。通过当地华人社群,我加入了一个由中国同胞组成的羽毛球圈。

- Advertise -

每周的球局,成了我最期待的时光。球场上,我们挥拍、奔跑、欢笑;球场下,我们聊教学趣事、谈金边生活、分享彼此的适应心得。那些来自五湖四海的中国人——有企业外派员工、有创业青年、也有像我一样的教师——因一只小小的羽毛球聚在一起,成了彼此在金边最温暖的依靠。

中秋月圆时,铁锅炖里见真情。中秋前夕,球友们提议办一场“中国一家亲”中秋聚会。那天傍晚,我们围坐在一口巨大的铁锅旁,锅里炖着热气腾腾的东北菜,香气弥漫在整个屋子。有球友带来了家乡的月饼,有人唱起了熟悉的歌谣。我们举杯邀月,分享着各自的故事,也聊起了如何更好地融入这片土地。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所谓“适应”,不是被动地忍受孤独,而是主动地创造联结。作为一名中文教师,我不仅在课堂上传递着中华文化,也在生活中实践着“中国一家亲”的精神——跨越地域与背景,用真诚与热情,筑起一座情感的桥梁。

从“挫折”到“扎根”:一名志愿者的成长。如今,走在金边的大街小巷,我已能从容地穿行于市井烟火之间。广肇学校的孩子们会用稚嫩的中文对我说“老师,我喜欢中文”;周末的球场上,总有志同道合的伙伴等着我;而中秋夜晚的铁锅炖,将是是永久留在我心中的温暖回忆。

我渐渐爱上了这里——爱上柬埔寨学生纯真的笑容,爱上当地慢节奏的生活,爱上了学校食堂的美味菜肴,爱上了学校提供的温馨宿舍,也爱上一群中国人在这片土地上互相扶持的深情。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作为一名国际中文教师志愿者,我们的使命不仅是教授语言,更是搭建心桥。在金边的日子,我学会了用兴趣打开社交之门,用共情理解文化之异,用行动书写“中国一家亲”的生动篇章。

这个中秋,虽远离故土,却不觉孤单。因为在这里,我找到了另一种“团圆”——那是羽毛球划出的弧线,是铁锅炖升腾的蒸汽,更是无数中国人在这片热土上,用善意与勇气共同编织的、名为“家”的网。

月是故乡明,情是此乡亲。愿每一位在异乡奋斗的中国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束光,那片暖。

 

你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