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柬埔寨的炎热里,我找到了教育的清凉
- 广肇学校侨办教师 韦中任
虽然飞机降落在金边机场时,已是当地凌晨三点四十分,但是扑面而来的热浪,和弥漫在空气中一种陌生的香料味儿,霎时扫除了旅途的疲惫,这是我第一次踏上柬埔寨的土地,作为一名外派援教教师,我将在这里度过一年的时光。机场外,我们把行李箱装好,登上迎接的校车,我既兴奋又忐忑——这一年,将给我带来什么?
一幢具有现代化教学设备的高大楼房拔地而起,宛如一只孤鹜在鸡群中脱颖而出——这是我被分配来的金边广肇学校,午后的阳光把一切都镀上了蜜一样的颜色,在敞亮的教室里,我身后的白板写着今天的课题《幸福是什么》,跟前站立着二十来个孩子,他们双手合十,眼睛像一汪汪清泉明澈透亮。“同学们好!今天这节课,”我指着白板上的汉字说,“我们来学习《幸福是什么》这篇课文。”
接下来我让学生朗读课文,并从文中画出中心句,可是巡堂的时候,发现有的孩子找不到句子,有的没有画对句子,这说明他们没有读懂课文意思,于是我叫他们自由组合分为四个学习小组来探讨问题:1.课文讲的幸福是什么,在哪一段话出现,请画出来。2.你理解的幸福,是什么。
话音刚落,全班的孩子都动起来,很快就分成了几个学习小组,就像吴哥窟的石砾找到了彼此,瞬间垒成一座通向知识的殿堂。刹那间,教室不再是整齐划一的方格,而变成了一个微缩的“文化市集”,孩子们的笑声和讨论声,是市集里最动听的交响乐。“哪个小组长代表本组来回答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我拍了拍手,说道。班里顿时安静了下来,这时我们班的大个(班里年龄最大的孩子)又站了起来,把课本卷在手里,摩挲着转两圈,冲我腼腆笑了笑——这是他每次回答问题时的招牌动作。“天龙,你觉得,幸福是什么?”我好奇的问道。“幸福嘛……”他扭头后仰,看了看墙上的空调机,用不太顺畅的中文说,“就是现在,风吹过来,很清凉”,犹豫了一下,小心翼翼的补充,“还有就是妈妈做的Amok(阿莫克,柬埔寨传统美食)鱼的香味”。说完,全班的孩子像炸了锅一般,笑着,议论着,还有几个也站起来手舞足蹈,仿佛眼前满是阿莫克盛宴。是的,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而我们要做的是找到那把火种。“说得真好,像诗一样”我点点头说,“在中国,我们也有一种类似的幸福,叫‘天伦之乐’,就是和家人在一起的温暖”。
“老师,那你的幸福呢?从那么远的中国来,”大个子问。我笑了笑:“我的幸福,有点不一样。比如,今天你终于正确地区分了“彼此”和“互相”这些近义词的时候,那种感觉就是我的幸福。”大个咯咯笑起来:“那是因为老师你讲了很多遍!”我说:“对呀!你看,你的幸福是‘感受’,而老师的幸福,更像是一座‘桥’”。“一座桥?”大个疑惑地歪着头。我说:“是的。当我教你们‘团圆’这个词,你告诉我柬埔寨新年时,全家人无论多远都要聚在一起,围着Prahok(柬埔寨特色发酵鱼酱)吃饭。那一刻,中国的词语和柬埔寨的风俗在课堂上‘团圆’了。我觉得,我就像一座小桥,让两种美好的情感相遇了。这种相遇,就是我的幸福。”大个沉思片刻,眼神亮了起来:“我明白了!就像你教我们“分享”这个词。我们柬埔寨人说,“ការចេះចែករំលែកអាហារនាំមកនូវសុភមង្គល!”,意思是食物要分享才香甜。老师,你把中文分享给我们,我们把故事分享给你。这本身就是“分享”的幸福,对吗?
我心头一暖:“完全正确!大个,你才是最好的老师。你看,幸福不是一个答案,而是一种理解。你的幸福是空气里的清凉,是家的味道;我的幸福是看见你们眼里的光,是搭建理解的桥梁。它们不一样,但都同样真实和珍贵。”
……
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笑容,在天边绚丽晚霞的映照下格外灿烂, 学习中文,让我们都觉得幸福又多了一种颜色。
文化差异带来的碰撞无处不在,当地教师告诉我,柬埔寨教育注重记忆与重复,而我的互动式教学法最初让他们困惑,但我明白,教育不是单向的传递,而是一颗心触动另一颗心,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是让不同灵魂在共赏美好中相遇。
柬埔寨的炎热依旧,但我的心却因这段经历而变得清澈澄明,我原以为是来传授知识,却在这儿收获了关于文化和教育的更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