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金边中秋节

  • 民生中学 侨办外派教师俸红香

当晨雾还未完全褪去时,金边的天光已带着热带特有的清亮,照射在福建会馆公立民生学校朱红色的校门,菩提树叶还沾着昨夜的露水,教学楼两侧的灯笼上的金线在晨光里闪着细碎的光。偶尔传来一阵阵孩子们在操场上嬉闹的笑声。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作为外派教师的我,第一次在异国他乡过中秋节。早读课的时候,我和往常一样走进中三班的教室。秀云悄悄的走到我身边,从书包里拿出一包她妈妈烤的“阿莫克”口味的米饼,米饼是用香蕉叶包成小巧的方形状,外面系着红绳。她小声的告诉:“老师,这饼是甜的”。宝强则从书包里拿出他星期天在家里精心制作的中秋节贺卡送给我,笑着对我说:“老师,祝你中秋节快乐”!我听了眼眶一红,内心一热,于是决定把下午的中文课临时改为中秋节的分享会。

- Advertise -

这节分享课我从两个方面来展开,即庆中秋和唱中秋。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把上星期林校长发给我们老师的月饼,拿到班上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再把我从国内带来的沙琪玛和旺旺饼干分给他们品尝。分享课上,同学们高兴极了,小妮咬了一口月饼,眯着眼睛说:“月饼好香好甜,比芒果糯米饭还甜”。然后她问我:“老师,为什么月饼都是圆的形状呀?”我回答说:“古人为了一寄相思,将月饼做成月亮的模样,是为了应景。”月玲举手问:“老师,什么是应景?”是呀,什么是应景呢?我让同学们想象在秋高气爽的日子,月高清冷,说不清的相思,便这样在天上地下结成了一片的感觉。接下来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应景的意思,我用投影播了苏轼写的中秋咏月的千古绝唱版《水调歌头》。我先教学生朗读诗词,再向他们讲解各诗句的意思,重点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虽然同学们不太理解诗句的真正含义,可是每个人都很认真的跟着我读,并且读得非常大声。同时我还播放了时下最出名的女歌星王菲唱的《明月几时有》,让学生学唱这首歌,在这样的意境中边读边唱,真的是非常应景啊。看着一张张笑得那么开心的笑脸,面对着一颗颗对知识充满无限渴望的心灵,之前所有的辛苦和付出,感到都值了。最后我告诉同学们,在中国每当中秋节这一天,家人都会团聚在一起,吃月饼,赏月亮,饮桂花酒,互相祝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不知不觉,一节课就在这样的浓烈互动气氛中结束了。

晚饭后,我便迫不及待地和家里人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视频聊天,以解这万里之外的相思之苦。夜风渐浓,凉风习习,附近的寺庙钟声准时响起。我抬头望向窗外那一轮明月,越升越高,而对家人的思念也越来越深,也照亮了对面的洞里萨湖畔。忽然明白了,所谓中秋节,不只是家人团聚的时刻,更是用一份真诚,把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心意,变成一份跨越国界的温暖连接。同时也明白了在同学们“庆国庆迎中秋”的手抄报上,深深懂得了这个双节的真正内涵——那些教过的汉字,那些教过的诗歌,还有那些和民生学校的师生们一起共度的快乐时光,早已把中柬两个国家的心意,揉成了同一个团圆的月亮。

你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