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韵中秋,巧融统筹:一堂华文实践课的别样演绎

  •  端华分校韩滢泷    

在华文教学中,如何让知识与文化、传统与生活自然交融,让学生在生动的体验中把握学习的智慧,是海外中文教师常思考的。时值中秋佳节,结合“统筹安排泡茶工序”的课文教学,我尝试将茶文化、中秋习俗与华文实践相融合,让学生在茶香与饼香中,既品味传统文化的韵味,又深化对“统筹方法”的理解。

一、文化浸润,铺就课堂底色

- Advertise -

中秋,是中国人心中关于团圆、思念的文化符号;茶,是中华文化中浸润生活智慧的物质载体。在课堂开始,我以“中秋为何赏月吃饼”的民俗追问引入,再自然过渡到“茶是如何走进中国人的生活”。从文化语境上,为“茶与中秋的相遇”“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奠定基础。当学生们看到白板上那幅精心绘制的“嫦娥抱兔”中秋主题画,听我讲述中秋与茶的历史由来时,文化的种子或许已悄然在他们心中扎根。

二、茶韵流转,演绎统筹智慧

本次活动的核心是“统筹安排”的实践运用。在学习泡茶工序的环节,我先引导学生梳理课文中泡茶的步骤,明确“洗茶具、烧开水、拿茶叶、泡茶、分茶”等流程。随后,我提出关键问题:“如何在最短时间内,让大家都喝上茶,同时还能完成本课的课堂练习?”学生们对照课文,结合生活经验,给出方案。例如:烧开水的时间可以用来做练习题,泡茶时可以完成习题的校对……在实际操作中,同学们一边静待茶水冲泡,一边专注完成习题。当第一杯茶香弥漫在教室,习题也已完成大半,学生们真切地感受到“统筹时间”不是书本上的概念,而是可操作、能提升效率的生活智慧。

三、饼香萦绕,升华课堂意趣

中国人的中秋离不开月饼。学校贴心地为老师们准备了月饼,老师们也将这份承载着关怀的月饼带到课堂,与学生们一同分享。待清茶缓缓泡好,一场“茶配月饼品中秋”的温馨环节便随即开启。我们一边品尝着香甜的月饼,一边小口啜饮着清茶。在味蕾的享受中,我引导他们观察、描述“茶的色泽、味道”“月饼的外形、滋味”,让学生在观察与品味中,感受茶的清香、月饼的甜腻,以及这二者搭配相得益彰的美妙。即便身处海外,当一个个月饼在掌心传递时,大家也能从饼香里感受到节日的氛围,品尝到来自中国的味道。

四、教学反思,探索融合之道

这堂融合了茶文化、中秋习俗与统筹思维的华文课,让我在中秋当天过得无比充实。从材料的准备,到当天的统筹安排与效果呈现,我深刻体会到,华文教学不应局限于课本的四角,而应打通“文化、生活、知识、实践”的脉络。当学生在泡茶的等待中高效完成习题,在吃饼喝茶时畅意表达,他们所学到的就不仅仅是“统筹时间”的方法,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亲近、对生活智慧的领悟。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这种“融合式”教学的更多可能,让华文课堂成为学生汲取知识、涵养文化、提升素养的乐园,让每一次教学实践都如这茶香、月饼一般,层次丰富,回味悠长。

 

你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