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端华 梦想启航

作者:陈世龙

斗转星移,时光荏苒。不知不觉中,已离开母校近二十载。

端华——我学习中文的唯一母校。我在她的温暖的怀抱里度过了十个春秋的读书生活和五年的教书生涯。她见证了我从懵懂的孩童到知书达理的青年,再到执起教鞭,站上讲台的“新手老师”的青葱岁月。

我出生于80年代,成长于90年代。80年代时,柬埔寨华校还没复课,所以即使到了学龄,也只能在柬校上课,学习柬文。如果想学习中文只能到熟人家里“偷偷摸摸”地学。

没有课桌,没有黑板,两三个小孩坐在地上上课,从“人,手,口,刀,尺……”开始认字,然后摊开簿子,趴在地上一笔一画地写……我的学习中文之路就是这样开始的。

幸运的是,在90年代初,柬华理事总会成立后,柬埔寨华人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学习中文不再是“见不得光”之事。在各校复课委员会的努力及各界热心人士的赞助下,金边的诸多华校陆续复课。其中,享有百年美誉的端华学校是第一批复课的华校。

然而,当时的柬埔寨仍处于百废待兴、国家局势尚未稳定的阶段,社会经济的发展刚刚起步,各方面的物资都比较缺乏。对于刚刚复苏的华校来说,面对师资不足,物资不够,设备不完善等情况,也只能咬紧牙关,克服困难——在现有的条件下,尽可能地把教授中文的工作做好。

坐在设备相对简陋的教室里,我和其他五十多个同学,开始接受比较规范的中文教学,往后十余载的校园生活就此展开。

我上五年级的时候,在潮州会馆的努力和社会诸贤达的赞助下,端华分校建成,正校所有在读五年级以上的学生搬到分校上课。后来,学校的配套不断完善,有了大礼堂、舞台、篮球场、图书馆和电脑室等。学习环境越来越好,我的高小、初中和专修的学习生活都在分校度过。

毕业后,我留校任教,在熟悉的环境中,开启了“陌生”的生活。之所以说“陌生”,是因为我在学校的角色变了——从学生变成了老师。虽然依旧是身处最熟悉不过的校园环境,但是我每天要面对的不再是熟悉的老师和同学,而是一群性格迥异的学生。

幸运的是,没有教书经验的我得到了领导和同年级前辈们的悉心指导和热心帮助,再加上自己慢慢琢磨之前师长们的授课方式,很快便把角色转换过来了。

如果有人问我,到目前为止最难忘的时光是什么时候?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在端华学校读书和工作的时候。因为那里是我梦想启航的地方,我把整个青春的种种记忆烙印在了她的怀里——有我对师长的感恩之情,对同学的浓浓情谊,以及对学生的殷切期望。

依依惜别母校后,虽然没有像往昔一样每天与母校亲近,但对母校的感恩之情和亲切感从未退减。十六年前,刚刚离开母校不久,我有感而发,练习写了一首《爱我端华》的歌,词曲是改编自一首叫《大中国》的歌曲,聊表对母校的思念之情,现附上拙作,与端友们共勉:

《爱我端华》

我们拥有一个家,名字叫端华,办学历史百余年,桃李满天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知识的殿堂呀,济济栋梁报效国家,名闻东南亚。

我们拥有一个家,名字叫端华,莘莘学子怀壮志,采撷知识花。团结、文明、勤勉、严谨,校训记心坎呀,我们茁壮成长,迎着晨光前程佳。

师长恩情似海呀,我们难以报答,同窗情如手足,共度晨曦和晚霞。

我们的大端华呀,温馨的一个家、难忘的一个家,我们永远都爱她。

端华,祝福你,祝你明天更亮丽;端华,我爱你,爱你永远在心底。

随着时代的不断更迭,社会的不断进步,端华的发展也日新月异——继开设双语教学之后,近几年还扩建了分校教学楼和兴建端华大学,教学设备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百年端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面貌。

潮州会馆历任领导、理事,现任领导、理事的辛勤付出,国内外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慷慨解囊,以及老师们的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共同努力把端华打造成了享誉东南亚的中文学府,惠及千千万万柬埔寨华裔和其他学习中文的学子,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欣闻潮州会馆将于5月18日隆重举办“潮州会馆新址和端华大学落成”庆典,这是每位端华校友的骄傲和自豪。端华大学是柬埔寨华教的里程碑,她象征着柬埔寨华教的发展历程。我们有理由相信,端华大学一定能起到表率作用,与柬埔寨其他华校齐心协力,共同发扬中华文化,也为柬埔寨社会输送更多的双语人才。

在此,由衷祝愿母校越来越好!

你可能还喜欢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