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风行廿五载 华社喉舌续新篇 ——贺《柬华日报》创刊二十五周年

  • 陈世龙

 

柬国侨贤凝众志,华社喉舌守担当;日新月异展宏卷,报连千端达八方。

二十五年前,柬华理事总会成立近十载,各项事业蒸蒸日上。随着华人华侨对柬埔寨社会发展的积极贡献日益凸显,其在本地的地位也稳步提升,赢得了柬埔寨政府与民众的广泛肯定和赞赏。在这样的背景下,为进一步增进柬华人华侨之间的相知相惜,促进柬中友谊,以及传递客观、翔实的资讯,在各界侨领与贤达的合力推动下,直属于柬华理事总会的华文媒体——《柬华日报》应运而生。

二十五年前,网络尚未普及,报纸是人们获取外界消息的最重要的渠道之一。每日天刚蒙蒙亮,派送员便踏着晨光将一叠叠报纸送到订户手中、摆在报摊案头。指尖掀开纸页的瞬间,浓郁的墨香便弥漫开来——配上一盏热茶,或一杯咖啡,抑或是就着早餐慢慢浏览,这是许多人在清晨开启新一天的生活的“必修课”。

作为柬华理事总会唯一的机关报,《柬华日报》以坚实的步履风雨兼程,已然走过二十五个春秋。自创刊之日起,其便始终铭记初心、肩负荣光——为促进柬中友谊而躬身搭建连心之桥、为弘扬中华文化而负任蒙劳、为服务华人华社而倾注满腔热忱与心力。

二十五年间,《柬华日报》始终将优质的精神食粮与快捷、客观、翔实的资讯源源不断地奉献给读者。其不仅丰富了读者的阅读生活,更在岁月流转中成为无数人心中信赖的“良师益友”,陪伴他们度过了一个个有温度的春夏秋冬。

文化使者传汉字,专栏深耕益师生。在弘扬中华文化的事业中,华校固然肩负着重任,而华文报刊亦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华校学生在课业之余,通过阅读报刊了解社会动态,既能拓宽视野,亦能潜移默化地提高中文阅读能力——尤其是《柬华日报》专为华校学生开设的专栏,更成为了学子们切磋琢磨、精进写作的乐园。此外,教师们也可在此发表教学心得、生活随笔,让文字承载心声,使多元的思想与情感在专栏中绽放,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

作为华校莘莘学子中的一员,笔者与《柬华日报》堪称故交。回顾其创刊之初,笔者尚是端华学校初中三年级的学生,虽有阅读书报的习惯,但写作功底却颇为薄弱。后来,正是凭借《柬华日报》及其它华文报刊为师生们开设的专栏,华校师生得以“以文会友”、交流互鉴,笔者也渐渐地热爱上了写作。

尤为难忘的是,因当时笔者勤于练笔和投稿,又喜欢运用文言文和诗词,负责编选华校师生及中文写作爱好者的作品的《柬华日报》前辈们,对笔者留下了比较深刻印象。后来,笔者有幸登门拜访诸位编辑前辈。他们虽身为柬埔寨华人,中文造诣却很是深厚,对诗文创作有着独到见解。亲切的闲谈中,前辈们的悉心指导如金玉良言,令笔者受益匪浅,至今依然铭记于心,在此谨深表谢意!

友谊桥梁连民心,华社喉舌扬正气。众所周知,柬埔寨曾历经三年多内乱,战后百废待兴。自柬政府推行改革开放以来,与中国的往来日益密切,如今两国早已是风雨同舟的“铁哥们”。故此,柬中两国的诸多重大事件,均通过《柬华日报》的相关平台及时呈现给读者,既让柬埔寨的华人华侨能随时了解祖(籍)国的发展脉动,也让中国民众得以知晓海外侨胞与华人所生活的国度的实时动态。此外,在柬中人文交流领域,《柬华日报》始终积极参与,为促进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搭建起坚实桥梁,发挥着“牵线搭桥”的重要作用。同时,作为宣传柬埔寨华社与华人的重要窗口,《柬华日报》始终为当地华人发出清晰而响亮的声音,更不遗余力地传播社会正能量,尤其聚焦华社中的好人好事,以笔墨传递温暖与力量。

《柬华日报》的成长之路,堪称披荆斩棘、破浪前行。自创刊以来,广纳群言、博采众论,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扬长避短,始终以日新月异的面貌回馈读者。其报道不仅抢占先机、客观翔实,更在呈现形式上不断地追求美观精致。当这样一份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包罗万象的报纸呈现在读者眼前时,便能让“足不出户”的读者轻松地纵览天下事。

如今,《柬华日报》正以与时俱进的姿态,突破单一平面媒体的局限,持续深耕全媒体领域,稳步推进多元化发展。据了解,依托强大的全媒体传播矩阵,《柬华日报》全面发展包括报纸、APP、电子报、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Facebook公共主页、Telegram、TikTok等业务,不但给世界各地的读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阅读渠道,从而对柬埔寨社会,尤其是对柬埔寨华人华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而且所呈现的内容也更为丰富多彩,影响力覆盖广泛。

值以一提的是,今年4月1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柬埔寨期间,在柬媒体上发表了中、柬、英三个版本的署名文章,而《柬华日报》是刊登中文版的独家华文媒体机构,彰显了中国政府对其在柬埔寨华报领域代表性的高度认可,以及对其传播力的肯定。

如今,笔者与《柬华日报》的交情已整整二十五载。一路走来,留下了点点滴滴的回忆,以及细水长流的情谊——

那一年,你悄然地步入了我的生活,默默地陪伴着我走过了学生时代的青葱岁月。

犹记第一次在你的版面上读到自己的习作,那份雀跃几乎要从心底漫出来。我小心翼翼地将你捧在手心,逐字逐句地读了又读,又忍不住与同桌分享这份喜悦,末了才珍而重之地把你放进书包里。

那时,同学们都流行剪贴报纸上的学生习作,当作写作的范本。而每当我亲手剪下自己的习作,指尖触到报纸上的文字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也是从那时起,我真正地爱上了写作——爱上了那种把心里话铺展成文字的过程,更爱上了将自己的习作与同窗们的文章一同贴进册子里的时刻。在那本渐渐增厚的剪贴册里,蕴藏着我最稚嫩的笔触,其包含了我当时在校园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后来,毕业留校任教,你依然静静地待在我的办公桌上,与我相伴。每日翻开你,便能了解到最新鲜的资讯——从华校动态到全球重大新闻,你总在无形中让我与这个世界保持连接。

偶得闲暇,我还是会拿起笔,以浅显的中文水平继续书写生活的酸甜苦辣,而你依旧愿意为我提供一方小小的天地。

如今,我身处异国,年愈不惑,而你年方弱冠,风华正茂。但,即使隔着万水千山,我依然能通过种种渠道与你相遇,这份跨越空间的陪伴,总让人心头暖意融融。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欣然再次执笔,写下这些零碎的文字,聊表寸心——感谢你这一路的相伴,愿你越来越好。有你同行,真好。

你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