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课堂上的“吐鲁番之旅”

·广肇学校 侨办老师 阳 灵

“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新疆吐鲁番!”在柬埔寨广肇学校中一下班的中文教室里,学生们正以导游的身份,带领同学们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吐鲁番之旅”。这是我在援柬中文教学中设计的一堂情境体验课,学生们通过扮演导游和游客,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学习课文《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作为一名援柬中文教师,我始终秉持着让学生认识中国字、说好中国话、传承中华文化的教学理念。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深入了解新疆吐鲁番的民俗风情,我精心设计了这堂任务驱动式情境教学课。

- Advertise -

课前,我将学生分成四个学习小组:火焰山故事组、葡萄沟美景组、品鉴葡萄组和新疆歌舞组。每组由一名导游和三四名游客组成。令人欣喜的是,在奖励机制的激励下,学生们踊跃报名担任导游,展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

课堂上,我首先明确了活动规则:导游要热情专业地为游客服务,游客则要文明参观、有序提问。随后,各小组有10分钟的准备时间,导游们带领组员根据课文内容进行预演。当正式展示开始时,学生们的表现让我惊喜不已。

火焰山故事组的同学手持插画,用流利的中文讲述着唐僧师徒取经途经火焰山的传说。“火焰山真的会着火吗?”一位“游客”好奇地问。“导游”微笑着用课文中的知识解答:“虽然不会真的着火,但八百里的火焰山,是中国最热的地方。”在一问一答中,课文内容变得鲜活起来。

葡萄沟美景组的展示充满创意。“导游”牵着“游客”的手在教室中“漫步”,指着用彩纸制作的葡萄架轻声描述:“这些葡萄架就像遮天的云朵、铺地的绿毯。”同学们伸手触摸着“沉甸甸的葡萄”,仿佛真的置身于吐鲁番的葡萄沟中。

品鉴葡萄组更是将课堂变成了特色商铺。我准备的新疆葡萄干让同学们兴奋不已。“这是吐鲁番的葡萄制作的,请品尝!”在“导游”的邀请下,学生们细细品味,不时发出“真甜”的赞叹。简单的味觉体验,让“清甜可口的葡萄”从文字变成了真切的味觉记忆。

最热闹的要数新疆歌舞组。在欢快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的音乐中,“导游”向游客们介绍维吾尔族姑娘的热情和能歌善舞,还邀请全班同学一起加入。教室里顿时充满了欢声笑语,大家拍手、转圈,真切感受到新疆独特的民族风情。

课程结束时,学生们仍意犹未尽,纷纷围着我询问吐鲁番的真实情况,期待着下一次的“中国之旅”。看着他们眼中闪烁的好奇与向往,我深深体会到,中文教学不仅是语言的传授,更是要通过生动的方式,让异国的孩子们透过文字,看见一个立体而真实的中国。我也向学生们发出热情邀约:“大家好好学习,将来有一天去中国留学、旅游和工作,记得一定找老师,我们一起领略大美中国。”

这场别开生面的“吐鲁番之旅”不仅让学生们在欢乐中掌握了中文知识,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了解中国、热爱中文的种子。相信在未来,这些种子必将生根发芽,开出绚丽的友谊之花。

你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