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札记:在柬埔寨华明学校,用音乐点亮童心
· 华明学校侨办教师 廖能乔
时间过得真快,我们来到柬埔寨华明学校已有两个月。在这里,我格外偏爱音乐课——只因能聆听孩子们稚嫩又清亮的歌声。学校没有钢琴、电子琴,我从国内带来的小音箱,成了课堂上唯一的伴奏“神器”。孩子们跟着音箱里的旋律,用带着柬埔寨口音的中文认真学唱,那纯净的童声,比任何乐器伴奏都更动人。
课间时分,总有孩子悄悄围过来。他们不说话,只睁着亮晶晶的大眼睛望着我,眼神里似在诉说:“老师,下节还是音乐课吧?我都等不及啦!”也有孩子凑到我跟前,神秘兮兮地分享:“老师,我回家经常练歌,唱给爸爸妈妈听,他们都夸我唱得好!”看着他们满脸的期待与自信,我的心里满是温暖与感动。这段时间,我带着孩子们学唱了《童年》、《听闻远方有你》以及《一路生花》三首歌。教《童年》时,教室里氛围格外活跃,孩子们投入演唱的模样,让我也不由得感叹童年的美好。但意外的是,最受孩子们喜爱的是《听闻远方有你》和《一路生花》。在教唱《听闻远方有你》那天,悠扬的旋律刚响起,原本有几个同学在下面讲话的教室瞬间安静下来。孩子们可爱地皱着小眉头,跟着我反复哼唱“我吹过你吹过的风,这算不算相拥”,眼神里满是专注。平时调皮的男生们也一改常态,歪着头响亮地演唱。我问孩子们:“这首歌唱出了你们怎样的感受?”一个男生轻声说:“老师,这让我想起在外面打工的爸爸,我好想他。”前排的小姑娘也跟着点头:“我一唱就想起妈妈,她总给我买好吃的。”那一刻我才真正懂得,音乐的情感与共鸣是相通的,它的力量早已超越国界和语言,成了孩子们表达思念的纽带。
在学唱《一路生花》这首歌曲时,整个教室都沸腾了。当副歌“我希望许过的愿望一路生花”响起,连平日里最调皮的男生都扯着嗓子响亮地跟唱,还自创了挥舞手臂的动作。孩子们清脆的歌声和小音箱的伴奏交织在一起,阳光这时正透过窗户洒在他们笑盈盈的脸上,这美丽的画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一刻,我仿佛看见梦想的种子正随着歌声生根发芽。课后,校园里偶尔能听见这熟悉的旋律——有次路过五年级教室,我还看见几个孩子用柬埔寨语给歌曲重新创词,虽然发音不算标准,但那认真的模样让人忍俊不禁。
上周,音乐教室变成了特别的“考场”——我们进行了音乐学科的期中考试。孩子们既紧张又兴奋:有的怯生生地独自上台,攥着衣角小声演唱;有的和同桌作伴,互相打气完成表演。连平时内向的同学,在好朋友的陪伴下,勇敢地走上讲台演唱,虽然声音微微发颤,却格外清亮动听。有位男生因为紧张忘词,站在台上急得直搓手,就在我准备上前鼓励他时,台下的同学们突然齐声帮他唱了起来。那一刻,教室里流淌的不只是歌声,更是孩子们之间最真挚的情谊。看着他们努力展示自己的样子,我感动得眼睛湿润了,这些日子,从逐字教发音、纠正跑调,到设计趣味互动、用夸张动作带动气氛,所有的付出,都在这些歌声里得到了最好的回应。还有几个缺席考试的同学,鼓足勇气拿着歌单到办公室,说要补考唱给我听,让我打分,那份真诚格外感人。
来到华明学校支教的这半个学期,日子就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的教学循环中悄然流逝。每天只要想到孩子们期待的眼神,所有疲惫都会化作动力。每晚在学校三楼的大阳台上晾晒衣服时,望着校外的点点灯火,耳边仿佛又响起孩子们的歌声。虽然生活简单重复,但每当看到他们学会新歌时灿烂的笑容,听到走廊里不经意飘来的熟悉旋律,我就觉得一切都值得。这些与音乐、与孩子们相伴的时光,早已成了我生命中最珍贵的宝藏,也让我更加坚信:教育,就是用一首歌的时间,点亮无数颗渴望美好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