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与知识共生长

· 公立华明学校侨办老师 韦圆圆

推开华明学校五(下)班的教室门时,几十双眼睛齐刷刷望过来,像缀在热带清晨里的星星,亮得让人心头一暖。讲台上摆着孩子们提前擦好的黑板,角落还放着两朵刚摘的鸡蛋花,花瓣上的水珠折射着阳光——这是我与这群柬埔寨孩子,关于中文的故事起点。

这群孩子的中文底子比我预想中扎实,却也藏着不少“可爱的难题”。教“故乡”这个词时,班里最活跃的男孩阿明举着手问:“老师,故乡是爸爸妈妈出生的地方吗?那我的故乡是柬埔寨,中文里可以说‘我的故乡很漂亮’吗?”他的问题让课堂瞬间热闹起来,孩子们七嘴八舌分享起自己的家乡:有在湄公河边长大的,有跟着父母在市场旁生活的,我顺着他们的话,把“故乡”拆成“故(过去的)”和“乡(家乡)”,再结合他们的故事造句,原本抽象的词语,忽然就有了烟火气。

- Advertise -

抄写词语是每天的“固定环节”,但我总被他们的“小坚持”打动。女孩小美的握笔姿势不太对,写“国”字时总把方框写得歪歪扭扭,可她从不让我帮忙,只是每天课间追着我:“老师,再给我写一遍‘中国’的‘国’好不好?”直到第五天,她拿着作业本跑过来,纸上的“国”字方方正正,笔画间还透着认真的力道,她仰着头笑:“老师你看,我写的‘国’,像不像柬埔寨的国旗一样整齐?”

最难忘的是“中文故事分享会”。孩子们要试着用中文讲自己的经历,平时调皮的阿宝站在讲台前,攥着衣角小声说:“我爸爸是修摩托车的,他说学好中文,以后可以去中国看摩托车厂。我想学好中文,帮爸爸翻译。”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掌声,还有人说“我也要帮爸爸妈妈”。那一刻,我忽然懂了:他们学中文,不只是学一门语言,更是在为自己、为家人,编织一个关于未来的小小梦想。

走出教室时,鸡蛋花的香气还萦绕在鼻尖。我忽然明白,不是我教会了孩子们多少中文,而是他们用最纯粹的认真告诉我:语言从来不是隔阂,当一颗心为梦想努力时,文字里藏着的,都是跨越国界的热爱与希望。而我何其幸运,能成为播撒种子的人,在这片土地上,用语言点亮孩子们的眼睛,也点亮自己的初心。

你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