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饺子宴里的援教温情

在这所坐落在湄公河畔的乡村学校,每一次的人员变动都像是平静湖面投入一颗小石子,泛起层层波澜。今年新的援教老师的到来,为略显单调的校园生活增添了别样的色彩。而周末的一场饺子宴,成了我们欢迎新伙伴、开启新征程的温暖仪式。

活动筹备阶段,大家都兴奋不已,仿佛忘却了平日里的劳累。我、凌老师和新来的杨老师主动承担起采购食材的任务,在加江莫干富县当地物资并不齐全的市场里,我们像寻宝一样仔细挑选着面粉、蔬菜和肉类。语言不通也丝毫没有阻碍我们,连比带划地和摊主交流,只为了能买到最适合包饺子的食材。黄老师则着手准备包饺子的工具,把案板、锅碗瓢盆、擀面杖等收拾得干干净净。

学校的厨房平时是我们解决一日三餐的地方,此刻却热闹非凡,厨房的桌子上摆满了面粉、馅料和各种包饺子的工具。我在切莲藕丁,凌老师在切胡萝卜丁和肉丁,杨老师正在炒花生,把花生碾碎,黄老师在熟练地和着面……

- Advertise -

开始包饺子了,大家各显神通,凌老师把和好的面弄成长条,切成小块,我负责擀饺子皮,擀面杖在手中飞速转动,一张张形状、大小、薄厚不一的饺子皮便诞生了,黄老师和杨老师负责包饺子,不一会,一个个可爱的饺子便跃然眼前。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着,分享着家乡包饺子的习俗,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小厨房里。

不知不觉一个个饺子堆满了案板。我们把包好的饺子放进锅里煮,饺子煮好后,大家围坐在一起,品尝着自己亲手包的饺子。虽然身在异国他乡,但那熟悉的味道却让我们仿佛回到了家乡。大家一边吃着饺子,一边分享着援教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人讲述着和当地孩子之间的感人故事,有人分享着克服教学困难的经验。杨老师也讲述着自己过来援教的憧憬和期待,话语中充满了热情和活力。在这个小小的厨房里,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团队的力量。

这场饺子宴,不仅仅是一顿简单的晚餐,更是一次心灵的交流和情感的融合。在这所乡村学校里,我们用饺子宴传递着对彼此的欢迎和鼓励,用美食搭建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援教生活或许会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有了这样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有了这样温暖的时刻,我们有信心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出最绚烂的华文教育之花。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携手共进,用爱和责任去呵护每一个培英孩子的成长,让异国乡村的华文教育事业在我们的努力下焕发出勃勃生机。

(干拉省加江市公立培英学校广西侨办外派老师  莫如朋)

你可能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