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己做主”到文化相通:一堂中文课中的成长与友谊

·广肇学校 语合中心 李雪艳老师

在金边广肇学校中三班的教室里,一节别开生面的中文课——《第四课 你自己决定吧》,不仅带来了语言的学习,更开启了一场关于责任、选择与跨文化理解的深度对话。作为一名国际中文教师志愿者,我始终希望中文课堂不仅是词汇和语法的传递,更成为中柬文化互鉴、心灵沟通的桥梁。

课程从一场生动的“搬家情景剧”开始。我扮演陷入忙碌与纠结的“父亲”,通过夸张的表演引出“天昏地暗”“淘汰”“做主”等词语,学生们在轻松的氛围中迅速融入。当我将一只中国传统的“红包”递到学生手中,并解释“压岁钱”背后的祝福与期望时,课堂也自然地过渡到柬埔寨新年“幸运钱”习俗的分享。这一刻,语言与文化悄然结合,中柬的情感在对比中实现共鸣。

- Advertise -

我们以“权利与责任天平”游戏展开小组协作。学生用中文词卡如“使命”“支配”“损失”等进行分类与讨论,不断在释义中融入本地生活的例子。有学生谈到:“就像在柬埔寨传统节日中承担某项任务,既光荣,也是一份责任。”词语不再孤立,而是承载了文化的温度与思维的重量。

随后的情景辩论将课堂推向高潮。围绕“中学生是否应有完全做主权”,学生用中文真诚表达,虽言辞简单却思维清晰。赞成者强调“这是我们的权利”,反对者则提出“还未成熟,需父母引导”。语言成为工具,思想成为主角,而文化,成为他们共同倚仗的背景。

课程最后,我告诉学生:“中文不是要让大家忘记高棉语,而是为你们多开一扇窗,多搭一座桥。今天的‘自己做主’,是为了明天你们能为中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做主’。”热烈的掌声中,我看到一种跨越文化的情感正在悄然生长。

这堂课,是语言的学习,也是文化的对话;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友谊的播种。作为中文教师志愿者,我愿继续以语言为舟、文化为帆,与柬埔寨的孩子们一起航行在更加开阔的世界中,共同书写中柬友好新的篇章。

你可能还喜欢